目录:
[TOC]
网络设备
重点:集线器交换机 6.4.1 6.4.2
网络设备的物理结构的层次
– 接入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节点(桌面设备)的网络接入。代表性设备有网络接口卡(NIC)、集线器(HUB)与10/100/1000M固定端口交换机
– 分布层设备主要解决将楼宇一级的网络局部接入干线。代表性设备:100/1000M或10G交换机
– 核心层设备主要解决网络骨干的高速连接。代表性设备:GBE或XGBE交换机和具备路由功能的第三层交换机。
– 远程互连设备用于网间互连或Internet接入。代表性设备:路由器、虚拟专用网(VPN)集线器:到HUB的每台工作站共享HUB的实际带宽, $$ 带宽/n $$;
RJ45 :12发 36 :A从白绿,橙,蓝,B从白橙,绿 蓝
– 网络交换机:分为两种:广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网交换机应用于电信领域,提供通信用的基础平台。而局域网交换机则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网络资源设备,如服务器、PC机及网络打印机等
– 按照支持的网络技术分: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令牌环交换机
– 从外观和功能上分为:模块式交换机和固定端口交换机.
模块式交换机的优点是功能强大、扩展性强、可靠性高,并且可根据实际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网络端口数目来灵活配置交换模块。
固定端口交换机最常见的有8/12/24/48/80个RJ-45端口。固定端口式带扩展槽交换机是一种有n个固定端口并带少量扩展槽的交换机
- 从规模应用上又可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级交换机等
- 交换机功能:
交换机工作数据链路层上,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 交换机参数:
端口速率即交换机端口提供给数据资源设备独享的带宽,它体现了交换机端口每秒吞吐多少数据包的能力。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分10M、100M、1000M、10Gbps
背板带宽。也称背板吞吐量(单位为bps),是其交换模块和数据背板总线(Core Bus)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使得交换机能够在高负荷下提供高速交换。
包转发率。即交换机每秒转发数据包的数量
延时(Latency)。交换机延时是指从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到开始向目的端口复制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 - 交换方式:将每一个端口都挂一条总线,
- 交换机功能:
- 直通式:封装数据包进入交换引擎后,在规定时间内丢到背板总线上,再送到目的端口,这种交换方式交换速度快,但容易出现丢包现象
- 存储转发式:封装数据包进入交换引擎后被存放在一个缓冲区,由交换引擎转发到背板总线上,这种交换方式克服了丢包现象,但降低了交换速度
- 无碎片直通方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不是所有的交换机都支持上述三种交换方式,有些交换机只支持前面两种交换方式,并不支持无碎片直通方式
-
模块式还是固定端口配置
机箱式交换机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它能提供一系列扩展模块,诸如千兆以太网模块、FDDI模块、ATM模块、快速以太网模块、令牌环模块等等,所以能够将具有不同协议、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连接起来。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昂贵。机箱式交换机一般作为骨干交换机来使用。
一般来说,大型网络的中心交换机应考虑其扩展性和冗余性,适合采用机箱式交换机;而二级交换机或者中小型网络的主干则可采用简单明了的独立式固定端口的交换机 -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 ⑴冗余连接突破瓶颈:冗余连接的工作方式是Stand By,也就是说,除了一条链路工作外,其余链路实际上是处于待机(Stand By)状态,这显然影响传输的效率
- 堆叠
提供堆叠接口的交换机之间可以通过专用的堆叠线连接起来。通常,堆叠的带宽是交换机端口速率的几十倍,例如,一台100M交换机,堆叠后两台交换机之间的带宽可以达到几百兆甚至上千兆 - 上联
交换机可以通过上联端口实现与骨干交换机的连接 - 生成树(Spanning Tree)交换机采用生成树协议算法让网络中的每一个桥接设备相互知道,自动防止拓扑环现象。
-
路由器:路由器是核心,它所起的作用是:网段微化。网络拥塞的控制。网络安全的控制。VLAN间互连。(解决了网络风暴和vlan划分问题)路由器增加了3层路由选择的时间,数据的传输效率低,路由器价格昂贵.
- 三层交换机: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 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地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ps~100Mbps)。
资源设备
RAID 尤其是10的应用与分类,SAN特点
radi优点:增加存取速度;
容错(fault tolerance),即安全性(一个或几个硬盘损坏不会导致用户数据丢失)
有效地利用磁盘空间;
尽量地平衡CPU,内存及磁盘的性能差异,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
– san存储网络:存储网络, Storage Area Network) 网络化的DAS,数据块方式存储SAN结构中,文件管理系统(FS)还是分别在每一个应用服务器上;而NAS则是每个应用服务器通过网络共享协议(如:NFS、CIFS)使用同一个文件管理系统。也就是说NAS有自己的文件管理系统.
优点(与DAS相比)
高性能,高扩展性,可升级性、稳定性和可用性都大大加强.数据集中管理,网络内部传输很快,总拥有成本降低
缺点
成本较高(每端口1000美元的光纤交换设备和昂贵的光纤存储设备).客户端不能直接访问SAN,而要通过相应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异构环境下不能实现文件共享.存储资源共享,但不提供数据共享SAN存储网络的连接比较简单,仅为服务器提供所需数据存储和访问,与以太网相互独立。其光纤交换机、磁盘阵列等都提供用于远程管理的RJ-45接口,允许管理员通过企业网络远程管理存储系统。连接SAN的服务器同时配备以太网卡和HBA卡,与磁盘阵列之间以光纤方式通过光纤交换机实现互联,与企业网络之间以双绞线方式连接至核心交换机。
发表回复